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十九章 善后之事(1 / 2)

是日朝议之上,崇祯皇帝独断乾坤,任命汪乔年为陕西三边总督,负责陕西军务,任命张应贵为陕西总兵官,任命高名衡为河南巡抚,刘泽清为河南总兵官,任命傅宗龙为湖广三边督师,接替刚刚战死的丁启睿之职。

而刚刚因为坐实杨嗣昌战败的平贼将军左良玉,也因为湖广战事糜烂,再次被崇祯官复原职,命他屯兵江陵一线,务必守住长江防线。

至于公孙翊自请降罪的折子,崇祯其实前两天就看到了,同时河南上下官吏弹劾公孙翊独断专行,拥兵自重的折子,崇祯最近也收不到不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公孙翊,所以暂时就把这事给挂了起来。

然而刚刚退朝,崇祯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山东巡抚王公弼八百里军报送到了他手上。叛军王俊占据苍山自号九山王,连日攻克藤县,泽县、苍山以及台儿庄等周边城池,还截断了漕运运输。

叛军号称二十万,不但严重威胁山东局势,更重要的是叛军截断漕运,江南赋税粮食都将无法运到京城,长此以往京城将会彻底陷入一座孤城。

“混账,混账,无能,朕何罪之有?奈何天下皆反乎?”崇祯恨不得把手中的奏本撕碎,但他却知道这样根本于事无补,发泄了一下心中不满之后,他有些颓废的看了眼王承恩问道:“承恩啊,山东局势糜烂,朕还有何处兵马可以前往平叛?”

“陛下老奴不敢多嘴。”王承恩惶恐的跪了下去。

“你个老滑头,罢了。就让公孙翊去办这事吧,难得他一片忠心,河南上下官员弹劾他,他反而为众人叙功表功,此番品格与他人一比,高下立判啊。”崇祯叹了口气,道:“拟旨,准许公孙翊辞去河南总兵官职衔,其虽然驰援洛阳不力,然开封之战功劳巨伟,理应封赏,特进徐州知府,授漕运总兵官,酌其旨意抵达之日,即刻前往徐州负责护漕之事,不得有误。”

公孙翊出任徐州知府,兼任护漕总兵官的圣旨连夜发出,传旨的东厂番子飞马赶往永城州。随同圣旨下来的还有接替永城州知州与永城卫指挥使的旨意。

对于调任的圣旨公孙翊并没有意外,他在开封得罪了河南上下所有官员,皇帝把他调往他处并不奇怪,反倒是接替知州之人,有些出乎公孙翊的预料。

因为新任的知州竟然是陈鼎,陈元之。说起来从京城一别,二人也有一年多未见,这次他能够一跃而出京城,直接担任知州一职,无疑是破格任用,这其中怕是有皇帝照顾之意。

而接替永城卫指挥使的人则是唐通,说起来他自从受伤之后,就向朝廷上了告病还乡的辞呈,这些时日一直在公孙翊的军中担任教头,不过朝廷之前并没有表态,但这次让他担任永城卫指挥使一职来看,皇帝倒也没有把他给遗忘。

原锦衣卫总旗李安兴,这次也有了新的职务,调往山东都司担任锦衣卫千户一职,算是高升了。而于季和陈子林两个小旗官,也各自升任百户,陈子林留在永城卫,而于季则调往山东隶属李安兴帐下任职。

不过公孙翊却与李安兴商量好了,让于季与他帐下的小旗借调在公孙翊办事,要不是锦衣卫是世袭不得脱离的话,公孙翊早把于季和陈子林两人招募到帐下私用了。

临走之前,公孙翊把永城州各级官吏宴请到家里,好好的招待了一番。

“来,本官敬诸位大人一杯,也算是感谢诸位往日的襄助之恩。”公孙翊起了开头,众人纷纷起身。

“今后永城的新政仍然要继续推行,新任知州陈元之乃吾师兄,与本官同科进士,才学远胜与某,还望诸位协力襄助,本官再敬诸位一杯,以表感谢。”接着公孙翊又端起酒杯。

“这第三杯酒,我还是要敬诸位,说实在我这个人有些时候办事太过较真,若有得罪之处,还望诸位大人莫要挂怀,就如同这一杯酒,咱们一口干了。”

“干了。”面对盛情的公孙翊,州同知胡尘、州判官张洪、吏目展远、以及各房班头,在公孙翊的恩威之下,即便心中有不满,但此刻却是人人满脸春风的纷纷举杯。

毕竟公孙翊如今不是撤职免职,而是又高升了。徐州知府这可是上州,正四品知府,兼任漕运总兵官,这可是二品武职,前途一片光明。

再有就是如今永城州上下官吏谁不知唐通原先与公孙翊不对付,可如今唐通却成了公孙翊铁杆心腹,今后永城州的安全防务可都是唐通说了算。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