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章 家书比论文更难写(1 / 2)

新灶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比起原本要靠着丹火加热的老灶台,加热速度快了不少。

看着迅速升温的釜,明珠的大眼睛很闪亮,整个人都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师弟果真天纵之资,以后便是师父和青玄师兄出了门,也不用怕烧火太艰辛了。”

然而李恪现在的兴致并不高,主要还是有点儿抑郁。

毕竟要接受唯物侧科技被唯心侧玄学吊打的现实,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我们快去把伙房里面的灶台拆掉罢,再垒一个新的。”

明珠兴致不减地拍拍手,好在黄泥不是稀泥,要不然能让李恪脸上多出不少的泥印子。

“今日天色已经不早了,明天吧。”

李恪摆摆手,有点儿兴致索然,他倒是没提不拆旧灶台的事儿,因为明珠师兄说了嘛,那地方是师父孙药王亲自看过的。

“唔,师弟说的也是。”

明珠点点头,似乎是感受到了李恪的情绪,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新灶台垒起来总是好事嘛,师弟你身为皇子,想要推广开还不简单?总归是叫……德政,对吧?”

听了这个,李恪的心情才好了一点儿,封建年代,新技术的推广是离不开官府的扶持的,至于世家大族……有新技术不敝帚自珍就不错了。

“我这边去给阿耶写一封信。”

李恪站起身来,努力抖擞精神,在旁边的溪流里洗了洗手,大步流星直奔书房而去。

“那予去做些补食罢,免得晚上打坐的时候饿了。”

看着李恪离去的背影,明珠在后边喊了一句,也洗了洗手,往后厨去了。

为了彰显父慈子孝,李恪在离开长安的时候,贞观皇帝从李淳风的手上拿了几道剑符给他,没什么威力,但是用来传书还是不错的,寻常的贡纸两三张夹在剑符上,长安城顷刻可至。

据说贞观皇帝本来想玩鸿雁传书的,不过这是春天,没有鸿雁,再加上这个词儿过于惊悚,所以在刚刚提出来的时候,就被魏玄成那个喷子给否决了。

摊开一张贡纸,李恪就开始琢磨怎么写这封信,或者说,家书。

这玩意感觉和高中写作文一样,首先呢,要体现一下自己离开家之后对父母、兄弟的想念,因为他的标签是“纯孝”,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两大法宝那是绝对不能随便扔了的;

然后呢,还要体现家国情怀,因为自己进献这个“新制灶台”的法子,是为了改善民生的。贞观改元之初,各种天灾各种人祸,光关中卖儿鬻女的惨事儿,都发生了好多次了,这种改善民生的法宝,必须得掏出来说事儿。

再然后呢,雨露均沾嘛。在太白山上琢磨出来的灶台,怎么也不能少了自己师父一份儿,对吧?说说孙药王的劳苦功高,说说孙药王的济世安民,不过分吧?父慈子孝的另一个方面,还有对师父的孝顺呢。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