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三章 献策(1 / 2)

“他们屯粮卖给谁?粮铺一开门就面临着被灾民抢夺的危险。富人家家有存粮,穷人现在都成了灾民,谁能买得起?卖不出粮事小,一旦灾民被逼急,捣了他们的粮仓,杀人放火的事都能干的出来,到了那时可没人救得了他们!不是我们逼迫,这是事实,是不是?徐知府。”

沈春意停了一下,给了他一刻思考的时间,又继续说道

“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若不是遇到灾荒,三川府产粮多,农民富足,三川府的商人地位就更低了。听说这的豫鹿书院是苍国三大书院之一,院长大人嫌商人铜臭之气重,一直不愿收商人之子。但这次大灾能出力的都是高义之人,刻碑立传使得,府衙出个嘉奖令也是使得的,家中学子可凭嘉奖令优先入学,不信他们不动心,豫鹿院长是您的恩师,这事您定能办得到,不是我们利诱,这是奖励,是不是?徐知府。”

徐宗现连连点头,这次沈春意没停,继续说道:“商人逐利,我们不损他们的利,如果不是让他们捐粮而是借粮呢?立好契约,分两年还清。既能避险又能得嘉奖令,他们的地位也能提高,如果得到这些的代价仅仅是免除这三年借粮的利息,相信很多人会动心的,是不是?徐知府。”

“可借的粮我们拿什么还?拿拨下来的赈灾的粮吗?官场的事您不清楚,层层剥削下来,赈灾的粮到我手里要缩水好几成的。”徐知府有些迟疑了。

“让灾民还,徐知府筹集到粮食以后,不要以给粮的形式交给灾民,而要用借的,登记造册,借多少还多少。两年大灾,死了那么多灾民,空出了那么多的土地,尽可分给活着的人去耕种。人们有了土地就有了希望,没两年就能缓回来,这样就算能让灾民自由出入三川府后也不会流失太多人口。府衙粮仓的粮也以这种形式借给他们,这就有还回来的可能,再有北平王府作保,你承担的风险也能小很多。这次向上头请示赈灾时,与其要粮,不如请求多免两年的赋税,这样灾民也不会因为要还粮的事生了怨怼。”

徐宗现看着这个看起来十岁都不到的孩子,侃侃而谈,有理有据,心下讶然,这威逼利诱的借粮法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他不禁问道:“您是哪家的公子?”

苍子渊过来挡了一下,冷声道:“徐知府,不该问的别问,解决办法都说明白了,你还在这愣着干嘛!”

徐宗现一拍手,心想办正事要紧,忙对身边的师爷说:“师爷,刚才小公子说的话你都记下了吗?”看见师爷点头,他又说道:“你召众粮商前来,亲自与他们谈,谈好后,马上把粮运来与我汇合,把现在府衙能用的人都召集过来,我们带上粮仓的粮,先给郡王的人解了围。”

因为徐宗现不会骑马,所以坐马车行路。想起那漫天的飞蝗,苍子渊不愿让沈春意再骑马,便带她一起与徐宗现同乘马车。

苍子渊亲自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到东边大营冯将军那去,请他派一队兵来,等派粮的时候维持秩序,那么多灾民,一个弄不好,就要生乱。

反正已经说了这么多,索性就再多说一点,马车上沈春意又跟徐宗现说起了治蝗之策。

“一般有了大旱以后,就容易有蝗灾,治蝗要宜早宜速,趁蝗尚幼时就要及时处置。蝗卵未孵化前,不易察觉,而飞蝗又常高飞远扬,同样不好除治,因此蝻虫的除治就至关重要。要在蝻虫尚不能飞,只能跳跃时有组织,节奏统一的驱赶,一步步将蝻虫驱至壕沟,然后火烧至死在掩埋。”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