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十一章 事成(1 / 2)

侯爷听了许棣的话,端坐在许棣的对面,闭目沉思,这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但是又是个让人很想去尝试的想法,侯爷是个疼爱孩子的人,不光是自己家里的孩子,还是自己弟弟家的孩子,他都很疼惜。

永宁侯府众人每个月能够从公中领到手的例银,在整个京城来说,已经是算高的了,两口子过日子,再加上几个孩子,总是没有嫌银子多的时候,就算是再节省,总得给孩子的以后打算。

张兆慈一众妯娌,出身各不相同,带过来的嫁妆也是有多有少,平日里还有自己那边的亲戚或者是好友之间的人情往来呢?

很多大户人家的日子,过气来其实也不是多么的宽裕,有些已经落魄的人家甚至会顾不得门当户对这个说法,找个殷实的富户联姻,为的就是缓解财务危机。

许棣看侯爷有些意动,也就没有再说什么,自己只是给他提出一个想法,具体的想法要怎么样去实施,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侯爷睁开眼,看到自得其乐的喝茶的许棣,说:“你小子,给我扔过来一个大麻烦,自己倒是喝茶喝的挺舒坦的,你今年这是十四岁了吧?还真的要去参加乡试吗?”

许棣说:“这次只是去感受一下,考不考得上无所谓的,这些年我又没有寒窗苦读过,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

侯爷说:“我想要把你留下来好好的读两年书,你非得跟着你父母去河西。”

许棣笑着说:“祖父,我觉得跟着去河西很好啊,科举最后不就是为了做官吗,做官不就是为了做事情吗,我现在先把事情跟着做好了,然后再回过头去读书,您说我的心境还能跟什么事情都不懂的一个样吗?”

侯爷听了许棣的话,点了点头,说:“你这个想法倒是挺新颖的,但是科举取士,考的就是你的读的书啊,书没有读到那个程度,怎么能考上呢?”

许棣笑着说:“我平时没有丢下书本的,读书也是个一点一点积累的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跟实践结合,我只是积累的程度还没有到而已,等到积累的程度到了,考上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侯爷笑呵呵的说:“你从小就是个主意大的孩子,既然你觉得你这样做是最好的,那你就这样做吧,哦,对了,以后你们一家四口的例银,我让你大伯母单独给你们拿出来,托人送过去或者是你们回来的时候自己去支取都行。”

许棣笑着说:“祖父,您也是,明明家里那么有钱,还非得难为我大伯母,大伯母掌家,成日里为了府里的花用绞尽脑汁的,我看着都替她头疼。”

侯爷笑着说:“财不露白的道理你不懂吗?咱们这几年才慢慢的低调下来的,这要是让别人再知道咱们府上那么有钱,京城可是有很多第位在咱们之上的人家呢,真能被他们活撕了去的。”

许棣摆了摆手,说:“行,我明白了,您要哪里钱不够了就跟我说,我临走的时候给您留个信物,您让人拿着去辣子村或者是卫家开的那个火锅店支取就行,我在这两个地方都有份子的。”

侯爷听了,惊讶的说:“都说卫家这两家店及其的挣钱,真没想到里面竟然还有你的份子呢。”

许棣说:“您是我的亲祖父,我也不瞒着您,这两样都是我弄出来的,这两家店里的东西为什么那么好吃是因为里面有辣椒,而辣椒呢,我一直只在河西种植,而且是秘密种植的,为的就是能够敛财,不过挣钱的事情有心人一看就能明白,也不是只有我有辣椒,等到辣椒的种植被人破解了,这两家店也就不能像现在这样挣钱了。”

侯爷叹了口气,说:“你们在河西是真能折腾呀,咱们府里还因为你们被皇上褒奖过,别人大概是不清楚,但是我明白。”

卫朗给皇上献上的那些庄稼,都是许荛跟许棣拜托张家的海船从海外带回来的,这件事情一直被梁承帝保密,现在玉米跟地瓜已经在大梁大面积的推广开来,很多地方的人都种植这两种作物,还有那些蔬菜,也在大面积的推广。

作为许家的掌权人,许荛跟许棣也没有瞒着永宁侯爷,只是再三的交代这件事情一定要保密,而皇上也因为这件事情密宣永宁侯爷进宫,永宁侯爷知道这件事情的轻重,如果让几位皇子知道了许荛跟许棣在这件事情里面的所作所为,估计许家以后再不会有什么平静的日子了。

许棣说:“以后再没有这样的事情了,祖父,我们家因为这事一直都有皇上的暗卫保护着,为的就是防着那些利欲熏心的人拿着这事做文章,以后您行事,千万注意,还有府里的人,一定要约束好了,咱们不惹事,但是也不能被人欺负了去。”

许棣从侯爷书房走的时候,都过了三更天了,侯爷看着许棣走了,就躺在书房里间的卧室里面,却怎么也睡不着,他还在琢磨许棣刚才说的那个想法,如果真的可行,是不是就会让府里的人日子能过得更好一些呢?

侯爷觉得这事还得跟老夫人二老爷商量一下才行,一直到四更鼓敲响了,侯爷才朦朦胧胧的睡了过去。

七月份,天气已经不是那么的炎热了,因为入了秋,早晚的倒是有些凉爽。

许棣的成绩出来了,他过了院试,成绩不是很靠前,但是总归是取得了秀才的功名。

老夫人很高兴,拉着许棣的手,笑着说:“咱们棣哥儿现在是秀才公了呢。”

许棣有些不好意思,老夫人说:“八月份的乡试咱们去不去呢?”

许棣说:“我想去试一试,考中了挺好,考不中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正来年的殿试我又不去,我爹说,趁着年轻,好好的做做学问,好好的做些事情才是呢。”

老夫人点了点头,说:“前些时候你茹姑姑来信,说你要愿意呀,就去他们家,你茹姑父开办的书院挺好的,去了那边,有先生讲课,还有同窗一起讨论,总强过自己在家里看书的。”

许棣对于这个好几年都见不到的姑姑,印象挺好的,因为嫁的远,许茹当年也算是过的比较好的了,总强过府里这些人。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