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血与沙 上(1 / 2)

曹丕现在很不高兴。刘平居然没告诉他一声,就擅自跑掉了。这让他觉得自己被忽视了,而且也滋生出一丝疑问:他难道是想背着我,去搞什么阴谋?曹丕轻轻摇了摇头,又给否认了。本来刘平是可以一个人来的,但他主动提出让曹丕同行,说明心里没鬼。想到这里,曹丕突然又心生疑窦:他不会是真的打算把我当成一份大礼,送给袁绍吧?

这少年呆在营中,心气起伏不定,焦灼不堪。他拿起剑来,挥舞了几下,却全无章法。王氏快剑讲究心境如冰,他现在完全不在状态。

就在这时,徐他从帐外进来,对曹丕耳语两句。曹丕说正好,然后抓起剑走了出去。在营帐外头,淳于琼把邓展五花大绑拎了过来:“魏公子,我把人给你带来了。”

曹丕身为“苦主”,却替邓展求过情。那么按照礼数,淳于琼不能把这个求情当真,应该把邓展交给曹丕,亲自发落。

邓展跪在地上,垂头不语,看样子颇为狼狈。曹丕走过去,围着他转了几圈,长剑在手里来回摆动。有那么一瞬间,他真的动了念头,干脆把邓展一剑捅死算了。邓展的忠诚毋庸置疑,但那一句冒冒失失的“二公子”几乎把曹丕推下深渊,这样的人太有风险,还是死人最保险了。曹丕不怕得罪淳于琼,他早看出来了,这位大将的地位很超然——“超然”意味着谁也管不着,同时也管不着谁。

曹丕盯着邓展的脖颈,面无表情地挥动长剑,把他的绳索一一挑断。刘平的不告而别,让他觉得应该在身边留几个能用之人,以备不时之需。

邓展被解除了束缚以后,双膝跪地,向曹丕重重叩了一个头:“公子不计前嫌,邓展感念无极。”

曹丕道:“你不再与我寻仇了?”邓展抬头道:“魏家的人情已还完。我这条命,是公子您的了!”说完他又跪在地上,重重叩了几下,额头出血。

曹丕露出满意的神色,转头去看淳于琼。淳于琼对这个事态发展有些意外,他知道邓展的强硬性格,没想到居然这么容易对一个少年臣服,连他也不好出言阻止。淳于琼转念一想,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他正发愁该如何安置邓展,这个叫魏文的小家伙倒是把这个难题解决了。

“我跟邓展不是主仆,你想收就收吧——不过邓展可是曹家虎豹骑的曲将,万一曹操找你来要人……”

“从今以后,在下只以公子马首是瞻。”邓展避实就虚地回答。

淳于琼摸了摸鼻子,心想我救了邓展一命,又给他找了个合适的主家,这么大的恩情足以抵偿了那点历史阴影了,便点了点头。曹丕把佩剑交给邓展,邓展倒提剑柄,割开手臂上的一片血肉,擦拭曹丕的剑身,执行死士的仪程。

邓展从地上站起来,看了一眼淳于琼,走到曹丕身后站好。他已经下了决心,不再从袁营逃走,而是坚守在二公子身边。他与身旁的徐他对视一眼,心中一凛。在徐他眼里,邓展看到的是一种极端的漠然。

“二公子身边什么时候多了这么个高手……”邓展暗想,忽然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二公子刺我的那一剑,为何感觉如此熟悉?”

就在这时,外围走过了三个人,士兵们纷纷站开。淳于琼抬眼去看,原来是郭图和刘平返回宿营地了,史阿一言不发地跟在后头。他和东山本来只是雇佣关系,这次去交割了任务,被蜚先生顺理成章地派到刘平身边了。

“你们几个跑哪里去了?错过了一场好戏。”淳于琼放开嗓门喊道。

“哦?发生了什么事?”郭图一改在蜚先生面前唯唯诺诺的样子,摆出一副监军的气度。淳于琼把邓展认主的事一说,郭图笑道:“一日之内见两义士,这是好兆头啊。”

刘平转动脖颈,看向曹丕,发现曹丕身后的那个人也正在看向自己。两个人四目相对,双眸同时爆出两团火花,心跳骤然加速。

这张脸,我一定在哪里见过!邓展在心中呐喊,那一场雪夜的记忆慢慢苏生。

邓展是震惊,刘平却已僵在了原地,手脚发凉如坠冰窟。他对这张脸不太熟悉,但对这名字却印象深刻。正是这个叫邓展的赶去温县为杨平画像,引发了一连串危机,幸亏有了司马懿以及一点好运气,才算安然度过。他们一直以为邓展已死,想不到他居然出现在袁绍营中,而且归顺了曹丕。

邓展在和梁籍田见过天子本人,在温县又见过“杨平”的画像,只要稍微一联想,就会无限接近真相,也许已经知悉了真相……刘平实在不敢再往下联想。

郭图和淳于琼又寒暄了几句,各自回帐歇息去了。刘平呆呆地站在原地,脑子里混乱不堪。他毕竟不是那种一步三计的策士,一遇到这种预想外的意外,一下就懵了。曹丕喊了他几声,他才回过神来。曹丕挺纳闷,问他怎么了,刘平赶紧把眼神转开,讪讪答说忽然想到件事情,一时失神。

曹丕盯着刘平,天子可很少有这种狼狈的时候。他回头对史阿道:“从今天起,邓展跟你们一起行动,你带他去宿营的帐篷吧。”史阿说了一声是,叫上徐他与邓展离开了。邓展本想多看一眼刘平,但他想了想,终于忍住了,沉默着转身离去。

他们走远以后,曹丕这才问道:“你到底去哪里了?”

邓展离开以后,刘平的精神压力没那么大,举止也自然起来。他也不隐瞒,告诉曹丕说我去见了东山的蜚先生。曹丕冷着脸说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刘平解释说事起仓促,根本不及通知。曹丕暂时接受了这个解释,又问他跟蜚先生谈了什么。

刘平环顾四周,确认所有人都站开了,这才悄声道:“自然是东山与汉室合作的事。”曹丕敏锐地注意到,是“东山与汉室”,而不是“袁氏与汉室”,这说明他们达成的协议,某个小集团的利益,将在袁绍之上。他现在已经能从一些细微之处,去揣测隐藏其后的真实意图,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学习的速度总会非常地快。

“看来咱们在他们心目中的价码又提高了,以后在袁营的日子,会稍微好过一点了。”

曹丕感慨了一句,原本一脸的恼怒总算略有改观。他的这句话,让刘平猛然想到,他们如今是身在袁营,邓展为了曹丕的安全,必然投鼠忌器,就算觉察真相,也一定不敢大声宣扬。整个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刘平其实还有个极端的解决办法,就是亮出自己的天子身份,借袁绍之手把曹丕和邓展都杀死。如果是真正的刘协,一定会这么做吧?刘平心中苦笑,意识到“仁道”坚持起来,有多么艰难。他暗暗期望不要让事情演变到那一步,收起这些纷乱的思绪,对曹丕说:

“我还有两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嗯?”曹丕眼睛一亮。

“第一,关于樊於期的人选,已经有了着落;第二,王越的动向,东山也已经掌握。”

一听到这名字,曹丕的脸色又变得异常精彩,甚至忘了去责难刘平。

————————————————————————————

夜幕降临之后,白马城却是灯火通明,二十余只军用松油灯笼悬吊在城门口,把四周照的有如白昼。东郡太守刘延和一个年轻人在门口迎候,他们身后的城门大开,一辆辆牛车正紧张而有序地鱼贯而出,车上放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甚至不及绑缚。

很快一支部队从远处的黑暗中走了出来。他们保持着严格的方阵,甲胄质地精良,走近城池时会反射火光,看上去像是一座闪耀着磷火与腐萤的移动墓地。刘岱看到他们,微微松了一口气,把身体拱的更弯。他身旁的年轻人抛着骰子,若有所思。

队伍走到城门口就停住了,随着数名军官的呼号,他们迅速分成数支分队,各自开去一个方向,很快以城门为圆心,展开成一个半包围的保护圈,甚至还体贴地给城内的运输队留了条通道。

一辆奢华精致的马车缓缓驶入保护圈内,一直开到刘延和年轻人面前,方才停下。车帘被一只纤细的手从里侧掀开,先是露出一大片额头,然后探出一个人的脑袋。他的双眸比头顶的夜空还要黑,脸色却白得惊人。

“刘太守守城不易,辛苦了。”郭嘉平静地说,同时把一枚药丸送入口中,又喝了一口水。

“这是属下本分。”刘延斟字酌句道,面对这个比他小十几岁的人,一丝不敢怠慢。郭嘉看出他的紧张,扬了扬手掌:“曹公的大军已在左近,白马可暂保无虞,你身上的担子,可以轻松些了——对了,我听说今日正午开始,白马城头已经开始冒起浓烟。是不是你算准了曹公早有不守之意,提前开始做迁移的准备?”

刘延吓得遍体流汗,讪讪不敢回答。郭嘉道:“刘太守你紧张什么。这件事做的很好。袁绍大军瞬息即至,白马不可久守,早晚是要撤的,晚走不如早走。你能主动揣摩曹公心思,先期而动,可是替我省了不少事。”听他这么一说,刘延长舒一口气,拱手道:“郭祭酒钧鉴,此议并非是我所想,实是杨先生谏言。”

郭嘉露出一副“早知如此”的神情,把视线放到了那玩骰子的年轻人身上:“德祖,你可真是曹公的知己呐,曹公在官渡刚一念叨撤退,你这就开始收拾行李了。”

杨修上前一步,狐狸般的面孔有一丝得逞的轻笑:“白马就是块鸡肋,食之无用,弃之可惜,不如早走,这道理不是很浅显嘛。”

郭嘉盯着他看了一阵,轻轻叹了口气:“你何尝不是曹公的鸡肋,弃之可惜,用之……”他没继续说下去,而是用锐利的眼神刺向杨修。后者毫不客气地与之对视。短暂的视线交错之后,郭嘉无奈道:“你一来,就干掉了一员河北大将,我还真是低估你了,你说说,这叫我以后怎么打压你?”

郭嘉坦诚的发言把刘岱给吓了一跳,杨修却面带微笑,谦逊地回答道:“那是关将军杀的,我一个随军策士,没出什么力——倒是郭祭酒,你亲自跑来白马做什么?”郭嘉没回答,而是把身子往旁边让了让。杨修往里看去,一阵愕然,因为在郭嘉的身旁还坐着另外一人。这人老态龙钟,病怏怏的像是一棵行将枯萎的老树。

“贾文和,你也来了?”杨修结结实实吃了一惊。

贾诩深深看了杨修一眼:“老夫时日不多,还想最后再来看一眼这黄河的风景。”说完还狠狠咳嗽了两声。杨修有点想笑,可他实在笑不出来。郭嘉、贾诩两大策士同时莅临准备弃守的白马小城,所图一定非小。若单是郭嘉,杨修还能揣测他的用意居心;可现在又多了一个贾诩,杨修眼前立刻升起一片白雾,把他们的意图遮掩得朦朦胧胧,难以看清。

官渡大战已经开启,诸方势力盘根错节,如果不能及时把握局势,便如瞽翁攀山,危险之至。望着贾诩那张衰朽的脸,一种危机感在杨修心中悄然升起,原本淡定的表情也有些僵硬,手里抛骰子的动作悄然停止。

杨修的任务很简单,趁着官渡之战开启,尽可能地渗入军中播撒种子,为汉室营造隐势,兼之配合刘平在袁营的行动。如今张辽和关羽的伏笔已经深埋下去,杨修正打算筹划下一步动作。偏偏贾诩在此时出现,杨修的计划,不得不要修改了。

贾诩看出杨修的变化,也把头探出马车来:“德祖哇,张君侯的部曲已经到了这附近,我得帮他照看着点。”杨修一怔,意识到他是在向自己解释。张绣自从归顺曹操以后,麾下所属大部被拆散分配到诸营之中,只留下了一个飞堑营,算是张绣自己直属的武力,由一个汉羌混血的将军胡车儿掌握。贾诩是推动张绣归顺的关键人物,如何维护张绣在曹营的利益,是贾诩的天然职责。

杨修根本不相信,但也说不出什么来。他面对郭嘉,尚能针锋相对互别苗头,但对上贾诩,却有一种束手缚脚的无力感,就像是跌入一个烂泥潭,越动沉得越快,不动也往下沉。

杨修决定不再去想,不能被带入他们熟悉的节奏,遂拱手道:“既然两位都到了,不知有何指示?”郭嘉道:“袁绍闻听曹公大军出动,势必率主力渡河来袭。白马辎重转运不易,速度又慢,你可有什么成算?”

杨修道:“我与刘太守已把不能带走的都弃掉了,阖城百姓也已编好了队,明天一早就离城。至于能不能顺利抵达官渡,就得看曹公了。”说完他看了郭嘉一眼,看他怎么回答。郭嘉道:“有你护住辎重,我放心得很。其他事情你毋需担心,我和文和会处置。”

杨修心里一动,颜良的事果然引起了郭嘉的疑心,用辎重队把他不露痕迹地拴住,与整个战场割裂开来。但让杨修气愤的是,郭嘉这一手安排,根本不是处心积虑要来对付杨修的。他与贾诩齐至白马,一定是对袁绍有什么重大图谋,把杨修调去押送辎重,显然只是顺手敲打一下罢了。杨修一直认为自己是郭嘉的劲敌,可郭嘉却懒得专门对付他,这种把对手不当回事的态度,让他深感侮辱。

唯一让杨修稍微有点安慰的是,郭嘉似乎并不清楚张辽的情况。在所有的战报上,都写的是张辽、徐晃合围颜良,关羽破阵而入,没有任何破绽。颜良的首级已被送去主营,所有人对一场大胜的疑惑总会比一场大败要少——所以张辽不会暴露,这枚棋子若用得好,将有奇兵之效。

郭嘉又交代了几句,放下车帘,马车连城都没进,径直离开了。

“郭奉孝,咱们这局棋,才刚刚开盘。”杨修望着逐渐隐入夜幕的马车,冷哼一声,继而投向北方的夜幕尽头。在那里,还活跃着另外一个人,那是杨修最大的底牌。

“那个不让人省心的家伙,不知在北方过的如何。”杨修暗想。

杨修不知道,同样的话,也同时在远去的马车里响起。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