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1章 排衙(1 / 2)

“我爱京官有牙牌,我爱外任有排衙!”

这句话是明人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记载的两个官员的对话,说的是一个京官一个外官相遇,外官羡慕京官腰配醒目的牙牌招摇过市,而京官羡慕外官可以排衙大出风头。

牙牌是明代京官的身份标识,可以用这东西去朝堂听政,见识皇家威严。而外官虽然不能见到皇帝,领略不到皇家威严,但却有更加风光的排衙来撑场面。

常熟县定为每月的初一、十五是排衙日,赵和从上班开始就听同僚讲述排衙的辛苦,所以这天早早的就起来开始准备。

赵和换上全套的衙役服色,出了自己的家门来到县衙前面的校场,这里早已经站满了人。

赵和一看好家伙,没想到常熟县衙竟然有这么多人,广场上站了足有三四百人,穿什么衣服的都有,有穿着与赵和同样衙役衣服的,有穿红色鸳鸯服的巡检司,有穿绿色衣服的铺丁驿丞,还有穿一身黑的牢头禁子。

赵和来到广场上四处观望,杨勇早已经看到赵和,招呼道:“二狗,这里!”

赵和挤过人群,来到杨勇面前,行礼道:“伯父,没想到您早来了!”

杨勇点点头笑道:“早就看到你了,一会儿进去跟在我身后,看我如何行礼如仪,千万不要错了,咱们这位杨县尊讲究的很,有一点儿错误就要打板子!”

赵和低声问道:“伯父,每次排衙都是这么多人吗?”

杨勇点点头:“是啊,这还算是少的,如果碰到什么庆典,比如新皇登基大婚,县中所有办事人员,不管帮役、白身还是巡伍,都要来这里听政,那时才叫人山人海!”

赵和现在已经初步对明代基层结构有所了解,知道全县上下吃财政饭的足有上千人,在加上各地的粮长、坊长等等不领工资的临时工、公益岗,站满这个大校场那是搓搓有余。

赵和前几天听说排衙,还以为和后世每周的例会差不多,几个部门头头坐下来开个会,最后经理强调一下完事。但那知道明代排衙场面这么大,按照赵和的理解,这已经和皇帝上朝有一拼了。

其实后世人被电视剧多有误解,明清两代上朝可不是在太和殿中。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只有国家隆重典礼时才能启用,皇帝日常办公都在乾清宫。后世电视剧中的上朝,也就是早朝,也不是每天都要上的。

不过朱元璋朱棣在位时,可是每天都要上朝,但是他们的后世子孙没了这两位的毅力,很快就将早朝改为五日一朝,后来更是改为十日,到了万历年间,更是创了数十年不上朝的记录。

皇帝的早朝与后世的例会差不多,早上内阁成员来与皇帝商讨国家大小事务,皇帝最后做出决断。后世电视剧中那种文武百官都来的朝会称为大礼,一年也举行不了几次,所以后世电视剧中错误很多。

地方官的排衙正是借鉴的大礼,不过这么多人站在县令面前,估计县令大半都不认识,自然也不能有什么事情商量。如何处理具体事务,还要县令与县丞、主簿、三班六房的长官来商量才行。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