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4章 团队(1 / 2)

从沪上回到华州家中,赵铭一连躺了20个小时,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奶奶让保姆给他留了晚饭,保姆在家里常住,也没有什么不便的地方。劳累辛苦之后,最需要的是休息,另外就是进补,赵铭熬夜之后喜欢清粥就着本地的雪里蕻或者萝卜干。这次奶奶让保姆给他还多准备了千层饼子,豆腐脑,说是自家种的豆子,用老方法磨的。

赵铭瞬间想到十年前,村里有卖豆腐脑和油豆腐的老爷子,每天早晚一趟,奶奶总会在自己嘴馋的时候变戏法一样的拿出一碗豆腐脑或者几块油豆腐,那时候赵铭还小,经济上根本没有什么概念,可是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奶奶还是每个礼拜给他做一次荤的,每天会给他鸡蛋豆浆之类的补充营养。想到这里,赵铭大口大口的吃着,眼泪却已经流了下来。害怕奶奶看见,就假装被勺子里掉到碗里的豆腐脑溅眼睛里了,用纸张擦了下来掩饰。

深夜赵铭再次醒来,看了看手机上几个给自己留言的消息。从接待三鸟一行,到华音公司这边的考察,全程接待,照顾对方食宿,最后送对方去沪上乘航班回美国,赵铭全程陪同,饶是他21岁的身体,也觉得有点吃不消,这一睡也只是恢复了下,对身体的消耗肯定不低,至于伤不伤身体,赵铭心中没数。给发消息和打来电话的几个人简单的答复之后,赵铭打开电脑,看到马克给自己的留言后给对方回了邮件。

此刻的他脑海中无比清醒,已经走到这一步,再也没有回头路,自然规律在这里,自己所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把计划进行到底。

赵铭不知道的是,未来的整整两个月的暑假,他硬生生的把帕萨特的里程从2000开到了20000,每天奔波于华州新厂房,华音公司,石城,差不多每天要跑200-300公里。一个是跟着赵永成考察新厂址,毕竟显示屏项目可不是现在老华音面积可以容纳的,而且涉及到交通运输,各种配套设施以及一些别的因素,只能把厂区设立在临江区。不过上面有赵永骥照拂,自然不用担心什么。

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和三鸟的谈判,考察团回去后一周,三鸟的国际传真就发了过来,对方同意了和华音签约,前期代工生产今年需要的600万小尺寸液晶面板,具体的价格和支付方式,配送等都会有专业人士在一周之内沟通完毕。

赵铭不知道这件事情其实在三鸟内部引起的动荡,不亚于三厂改制。朱嘉华回国后第一时间召开了公司董事会议,结果董事会成员以汤姆逊为首的几个董事,都坚决反对朱嘉华两头都要抓,他们都认为把三鸟未来的重心放在一个华夏的不知名企业,是非常的不专业和极具风险的。为此董事会不欢而散。随后的几天内,朱嘉华反复找汤姆逊沟通协调,几次都是拒绝的结果后,朱嘉华不惜代价收买了几个董事,以达到董事会罢免汤姆逊的目的,最后的结果是,汤姆逊以身体原因为由辞职,同时转让出大量的三鸟股份,朱嘉华趁机吃进,一跃成为三鸟公司的一号股东,占据了绝对的控股权。

三天后,赵铭得到传真消息,对方意向独资建厂。赵永成一口回绝了,最后实际上采用的方式是1+1,其中三鸟独资建厂放在了米国国内,显然这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和华音合资同步进行。前者是三鸟看中了国内的优势,现在这个时刻进军华夏国内市场,利润率确实非常高。后者是与华音在华夏国内的合作,在土地人力资源以及相关优惠政策上确实占据了很大的优势,甚至比在米国国内生产要节约30%的成本,再说华音公司确实是一棵摇钱树,就算在独资建厂的项目上亏本了,也能在华音的项目上赚回来。

赵铭代表赵永成和三鸟全程谈判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所以一段时间下来,心力憔悴,是时候建立起自己的团队了,不为别的,至少在设备的调试方面,自己可以腾出手来,目前华音还是沿用的以前的一套研发人马,去掉了一些尸位素餐和年纪过大的,剩下的都是三四十岁的富有经验的。目前华音的几套方案,全部都是采用米国的方案,方案是现成的,所以对于研发方面没有太多要求,无线电三场留下的自然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在成熟方案的基础上再次开发,自然不在话下,可是随着华音产品线的丰富以及面对市场上不同方案的冲击,这些人就不够了。现在赵铭需要做的,就是在研发部门中添加新鲜的血液,然后把自己的团队组件起来。

除了前期的协调,赵铭还去石城,通过秦院长和吴主任的关系,挖来了三个有经验的往届生,一个建筑专业,一个电子专业,还有一个计算机专业。现在华音虽然看起来规模已经不小了,但是在赵铭眼里,远远不够呢。

建筑专业的师兄姓瞿,叫瞿远,1997届毕业,现在在石城规划设计院工作,不过秦院长相召,对方一个条件没提就过来了。他是华州本地人,因为编制没法转回华州问题,只能在石城待着,这次遇到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直接辞掉了石城规划设计院的工作就来了。给瞿远安排的工作就是厂房的规划设计,以及后期华音老厂区的改造建设。

电子专业的是赵铭的师姐崔小米,典型的东北大妞,是吴主任最看好的一个学生,不过经历了一场失败的婚姻之后,安心的在工业大学做研究工作,严格来说也是一个老师,不过赵铭这时候就发挥出他的没脸没皮的本事了,不叫老师叫师姐,把这个师姐哄的合不拢嘴,最后拍板决定带着女儿来华州上班,赵铭看对方这么干脆,哪里能亏待她,直接通过关系让师姐的闺女插班上了华州外国语学院,而师姐的编制落实到华州科技局,挂职工作。崔小米的工作很简单,全力进行微处理器的研究工作,争取在两三年内得到进展,做出满足赵铭设想中的微处理器功能要求。因为和英国的ar合作,所以她需要中国英国两头跑,为此赵永成单独奖励了她一辆大众轿车和一套房子,方便她母亲和女儿在华州的学习生活。

计算机专业的师兄纯粹就是挖人了,和顾明暖博士一样,是熊猫电子的人,因为部门裁撤安排到管理层,结果这个叫丁南山的师兄真的有一股不撞南山不回头的毅力,在中熊猫电子得不到认可的研究方向,他干脆也辞职来华音,进行微处理器方面的研究工作,崔小米做设计,他负责跟进的计算机程序开发。

三个人的加入对目前的华音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赵铭得到了赵永成的授权,对三个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随后正式签订合同。

因为三个人需要各自组建自己的工作团队,赵铭跟赵永成汇报后,附带增加了一个自己这边工作需要的人员配置情况,赵永成大笔一挥,准了。他毕竟年纪也五十出头,很多事情,还是需要放手让手底下人做的,这样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面来。

瞿远需要一个建筑专业方面有工作经验的两个人,一个据赵永成说已经内定了,另外一个需要赵铭从招聘市场找人。崔小米的要求很简单,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应届生都可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英语六级。同样是两个人。丁南山要五个人,全部都是计算机软件毕业,不过目前暂时不需要这么多,作为技术人员储备,必须未雨绸缪,所以赵铭也就同意了。赵铭自己其实在华音只需要一个司机,一个秘书,目前可以安排一个司机,秘书要自己找,之前公司安排的秘书被宋媞征用了,无奈之下赵铭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只要秘书,以后招聘的时候提一个驾龄五年及以上的要求。接下来,就是招聘会上满满遴选了。

每年的暑假都是求职和招聘的高潮,不愁招不到人,招到了也可以慢慢考察,因为宋媞目前在医院,涉及到工作的事情,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兼顾到,赵铭和父母商量后,决定把华州的招聘交给宋媞,沪上和石城的招聘赵铭亲手操作。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