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九章 劫(1 / 2)

夜半时分,金陵郊外。

正月已经过了一半,属于萧索冬日的寒凉气息,正从扬州道的膏腴土地上缓缓撤去;尽管如此,金陵城的夜晚仍有一股凌厉凉意,向人们警告,那个蒸蒸生民翘首以盼的温暖春日还远未到来。

裹着棉衣的赶车老卒,一手拉着缰绳,一手伸出,用树枝挑了挑车棚上挂着的油灯。

于是在寒风吹拂下本有些虚弱的火苗,陡然爆发出亮光,在路上投下一轮圆形灯影。

黑暗中,环绕着马车的一轮灯影,就这么随着四匹退役老马的步伐摇曳不止;无论是驾车老卒、四匹瘦马,还是马车车厢里堆放的木箱,仿佛都被浸润在这轮昏黄灯光中,成为一颗温暖的巨大火星,在寂夜中沿官道向金陵城门缓缓飘去。

距离进城还有不少路程,何况金陵城门夜间紧闭,即使到得早,这辆马车也得在城门前一直等到破晓开门。

因此,赶车的老卒并不如何焦急,只是让马匹慢慢前行,自己则坐在车厢前部,手上漫无目的地摇动着缰绳,头颅却已在灯光下一点一点,几乎要打起瞌睡。

老卒的年纪已有五六十岁,原本是个在金陵城楼上站岗的小兵,从年少站到年老,最终还是因为膝盖的风湿病站不下去了。伍长见他家中无人、无处可去,便将他派到镇南将军府中,负责驾着马车、为将军府运送军用物资。

本来,押运粮草物资是军队中的头等大事,并不应该由他这样的残废老兵负责;但扬州道比不得北方的凉州道、幽州道,素来是个太平地界,别说敌军贼寇了,便是个拦路的劫匪都十分少见——又有哪个不长眼的蠢货,会去打军队物资的主意?

因此,镇南将军府的物资运送,就都交给了这些老弱残卒。

尽管如此,驾着马车运货,并不能算是军中一等一的好差事:像是这位老卒,几乎每天都要载着成堆的木箱奔波行走在扬州道诸府郡之间,可谓风餐露宿;但老卒却任劳任怨地并没有任何嫌弃之言:

一来,将军府每月所发粮饷不少,足以让他这样身无一技之长的老头子欣然效命;

二来,让老卒颇感自豪的是,他这个押运兵所属的,可不是稀松平常的扬州道都护府,而是徐叔龙将军亲自掌管的镇南将军府!

大汉享国上千年,历经七次大乱,文武制度经过无数次鼎革变迁,早已变得十分复杂:仅以地方兵制为例,大汉境内就有两种地方军同时存在:

其一,是直属于十三州道都护府、也就是地方官府掌握的「都护军」。都护军主要由各州道内的征召兵组成,规模根据各州情况不同而差别甚大——在夷狄频繁扰境的北方诸州道,都护军一直保持着相当大的规模,而在相对安定的南方诸州道,都护军则人数有限,而且更多被用来维护治安。

其二,则是与都护军并行的「亲卫军」。这部分军队虽然也分散驻扎于各州道,但不同于受地方都护府管制的都护军,亲卫军直接听令于由大汉朝廷任命、派驻各地的十几位「将军」,而位高权重的大汉将军,名义上是天子的直接臣属,实际上则受兵部辖制,等于是朝廷派驻到地方的军事力量。

都护军和亲卫军,共同构成了大汉在地方的军事体系。不过,装备精良、受将军指挥的亲卫军,比起都护军的地位要高上不少——以扬州道为例,扬州道都护府控制着一万兵马,而驻扎在此地的镇南将军府,手底下也有三千精兵。扬州道的军户们,无不以听命于镇南将军徐叔龙为荣、以受扬州道都护寇文群辖制为耻。

——只不过是驾着马车送送货物,就能够有幸成为镇南将军府的下属士兵、成为闻名遐迩的徐叔龙将军的手下,赶车老卒自觉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他坐在车上挪了挪屁股,眯起老眼透过苍茫夜色,看了看金陵南城楼的方向,然后回过头,检查了一下满载货物的车厢。

尽管扬州道太平无事,但需要这些老卒运输的物资可丝毫不少。装满了车厢的这一批货物,乃是从无锡一路运来,像往常一样牢牢地锁在木箱之中。年迈老卒一向对于这些木箱没什么好奇心,更不会偷偷打开箱子看看其中事物——对他来说,这只不过是又一批需要运送的货物罢了。

老卒在车上伸了个懒腰,寻思着要不就早点赶到城门口,就在城墙下的摊贩那里买点油饼,一边吃一边等着金陵城开门?总比慢悠悠地在路上走舒服一些。

思量已定,老卒用力甩了甩缰绳,驱马前行——

然后,本来乖巧的四匹老马,同时爆发出凄厉的嘶鸣。老卒眼睁睁地看着四匹黑鬃瘦马,突然间像是被砍倒的树干般斜斜倒了下去,然后,连带着整辆马车都在牵引下腾空竖起——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