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8章 梦里不知身是客(2)(1 / 2)

梦里不知身是客(2)

馆陶道,

“你求了何事?”

张容瑾看着馆陶,

“我求了婚嫁自由。”

馆陶闻言,看着张容瑾的目光一滞。

婚嫁自由,这四个字说来简单,可对她来说,是她今生之遗憾,只怕此生都无法达成,若她能婚嫁自由,便无需在三年前与张琮恩断义绝,亦无需被逼和亲。

那年匈奴嚣张,朝臣纷纷上谏要她的父皇送一位宗室公主去和亲,后来大宴上,那匈奴元首一眼便看中了她,直言要她,父皇想拒绝,可阻止不了朝臣的死谏,朝臣要她的父皇为天下,为大汉万里江山考虑,可是,没有人想过要考虑她,没有人关心她愿不愿意,似乎只要是需要,她就必须得为这江山大义献身,无论她愿意与否,欢喜与否。

也恰是那一年的初春,她偷偷跑出宫,在渭河处遇见了张琮。

那一川江景中唯见一画船,船头上立着的公子衣袂迎风翻飞,眉眼如画,似乎要融入这一带流水山峦中,成为画卷的一部分。

她的心兀自狂跳,失落在渭河之畔。

她遣人四处打听,终知画船之上的公子名张琮。

上林苑,她再见他,那时,他一袭白衫,笑容谦和,对她行礼时淡然一笑,便如春日润雨落入心扉,她紧张地看着他,声音中有她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颤抖,她道平身,那人抬眸,墨黑的眸中盛着一个小小的她。

她手足无措,看着他清俊的面容,竟说不出一句别的话来,只是看着他,他却是扬扇笑了,迎风,扇上叠叠桂华将他的面容衬得格外柔和俊逸。

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这世上,真的有人能用风流倜傥四个字来形容。

她开始在他出现的地方频频出现,他参加的宴会,她也必定要去,他去过的茶馆酒肆,她也定要寻了时间去坐坐,哪怕遇不到他,只是坐在他曾经坐过的位置上,想一想他也好。

后来,她答应替刘启寻一个人,她寻至画船荷月宴上,却是不慎跌落水中。

那夜的月色朦胧,月亮看着如此苍凉而寂寞,她在水中挣扎,水渐渐没过她的口鼻,在她几乎失去意识之际,一个人将她从水里救起,抱着她游上小舟,她倚在那人的怀中不停地颤抖着,意识不清地呢喃着一个人的名字,她明显感觉到抱着她的人身子一僵,过了许久,她终于睁开眼睛,看见了她日思夜想的面孔,他就那样看着她,他墨发上的水珠滴在她衣上,一双好看的眸子如夜色一般深沉。

月色映照千里,而远处传来唱蒹葭的歌声。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他离她那样近,伸手便可触,却又离她那样远,只要她向着他的方向前进一步,这向着他而去的道路便会险阻一分,他也会自她眼前消失不见,离她愈来愈远,直至海角天涯。

她不愿与他形同陌路,那些喜欢他的日日夜夜里,她知道了他爱穿白衣,知道了他是张家的长子,知道他不愿入仕,知道他一向与长安中的风流名士交好,知道他才思斐然,清高傲世,不愿随波逐流。

这样淡然随性的一个人,若她不抓紧,只怕转眼间他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夜的夜风格外的凉。

她抓住他的衣襟,吻上他的面颊。

他愣住,身子一僵,她却是揪着他的衣襟不准他离开,她的手都在颤抖。

他抓住她的手,推开她,凝视着她的眸,她的心一沉。

下一刻,他却是傾身压下,吻上她的唇。

她眸中景色轰地一声炸开。

那清冷的月光似花朵锦簇盛一陌,燃烧着她的心。

他身上淡淡的芙蕖香味缭绕在她鼻间。

至今她仍记得,那夜的月色何其撩人。

那时,张家对大宗皇室还没有那么疏离,也没有刻意规避,她与张琮之事甚至已得他父亲首肯,张释之已决定上谏替张琮求娶,然而,只是差了一步,这一切终究还是化为泡影。

因为就在那个时候,匈奴元首在大殿上点名要她和亲。

这对金枝玉叶的公主来说,是何等侮辱,她担忧地看向张琮,见他面色如常,握着酒杯的手却已青筋暴露,眸深如墨。

后来,朝臣逼迫,一切落定,她和亲之事已再无逆转的可能。

为了大汉边境安宁,为了无数生民,她亦只能遵从帝命。哪怕她不愿意亦不欢喜。

她在渭河之畔将定情之扇交还给他,他不发一言,接过扇子,未曾和她说一句话,便已转身,她追上去抱住他,他停住脚步,却是掰开了她的手。

回头看她,道一句公主自重。

他眸间的冰冷刺骨。

她素知他不爱理会俗事,所以他不入仕,也不参杂政事,亦不借诗文沽名钓誉。所以她一向以为他清高于世,不理凡俗。

可直至那时,她方知,哪怕他不问朝堂,在他心中,仍是以国家大义为先。

别人如何她不管,

可是,就连他也要她嫁给匈奴。

那一刻,她方真的觉得如坠入冰川,粉身碎骨。

他果真是张家的子孙。是为国为民,心怀大义的张家的子孙,哪怕他表面上不理世事,他的骨血仍同张家一脉相承。

哪怕是对她,亦是如此无情和理智。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