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4章 第 24 章(1 / 2)

他好好放在书房角落那么多年的东西不翼而飞。

一号别墅又只多进了黎淮这一个外人。

说起来已经是四五年前的事。

虽然黎淮性格使然,对谁都不咸不淡,但宁虞毕竟是枕头边上的,黎淮前后态度细微的变化他心里还是有数。

那时如果不是察觉黎淮的反常,他可能都想不起来自己还剩了宁予年那本读书笔记没扔。

关乎他当初如何把黎淮追到手。

时间线一下又要往前六七年,回到他跟黎淮刚认识的时候。

当时是在城北商圈一家新开业的电影院。

两个平时不进电影院的人,恰巧买在了同一场左右邻座。

还都没心思看电影。

一个是将错就错,随便逛到进去消磨时间。

一个是工作需要,说即将空降的领导是个影迷,可能会聊到近期上映的电影。

跟宁虞在电影院相遇那天,是黎淮十八岁的生日,刚刚高考结束。

绝对算他最茫然无措的一段时间。

所有高三毕业生都在为解放庆祝,只有他,套着件低头便看不清脸的连帽衫。

连帽衫里还戴着帽子,漫无目的地游荡在大街上,耳边全是肖一遍一遍求他重新拿笔写故事的话。

短短三年,一切都变了。

他从无人不知的15岁文曲星,到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竟然只隔了一集《少年黎淮》的大结局。

亲戚朋友断了联系,同学老师对他避之不及。

没有任何封杀禁令,他的所有出版书籍也在一夜之间被书商全部自发下架。

而他每天做的最常见的事,就是为了躲避到学校围追堵截的各类媒体,戴上帽子,从学校后门翻|墙回去。

家破人亡。

身边唯一的帮衬,只剩了肖。

黎淮当时年纪太小。

光是企图搞明白仅仅一个虚构故事,怎么能对现世里的人产生这么大影响,就花了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不是肖一家盯着他,他可能连高考都会直接放弃。

但当时事发没多久,肖的父亲就病了,过度操劳肾结石引起的肾衰竭尿毒症。

长期透析只是替代疗法,想彻底治好,只能换肾。

肖作为血亲,有轻微的糖尿病,捐不了,他们只能慢慢排队等肾|源配型。

当时肖刚买房,老婆肚子里的孩子也刚落地,原本一家人无病无灾,靠存款跟肖的收入日子也能过得殷实。

结果肖父亲这一病,肾|器|官衰竭百分之九十以上,一年十万的基础治疗花销砸进去根本听不见响。

还不算肾移植的费用。

这些钱放到现在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十几年前,那就是无底洞。

孩子得上学,老婆得读研,医院里等着救命,全家有效劳动力只有肖一个。

头一年刚开始的时候,肖还能硬着骨头继续磨剧本。但到第二年,已经明显开始吃力。

肖接的活从一两年、甚至两三年的大制作,变成了垃圾堆里捡来的散活。

只要给得多,结钱快,肖什么都肯做。

等到第三年,肖把婚房卖了,一家三口搬回逼仄的旧房,该借的亲戚朋友借遍,好不容易排到匹配的肾|源,却是怎么也攒不出移植的费用。

肖天天做梦都在想怎么搞钱。

所以其他高考考场外的家长接到孩子,关心孩子成绩,关心孩子想去哪玩、去哪放松。

接到黎淮的肖,却琢磨着应该如何拉下脸,开口找一个孩子“要钱”。

黎淮记得肖那时候胖,站在门口像个石墩子,久违地穿了件一看就是刚熨烫好的西服套装。

大老远的看见他从里面出来就开始抠后脑勺。

先是客套,恭喜他高考结束,然后扭捏又羞愧地再次试探了他有没有写东西的打算。

黎堂生前名气旺,自信不愁挣不到钱,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惯了。

说要环游世界,就去环游。

说要写有钱人,就真的会特地挥金如土地过上一段上层人士的生活。

但他那些钱都是剧本一次性结清的,所以他人一死,除了住家用的一套普普通通的三居室留给黎淮,存款实际没多少。

这不是肖第一次为写东西找他。

但黎淮也知道,如果不是实在走投无路,肖不会求到他跟前。

所以他说:“黎堂的钱跟我以前的稿费还剩一点,都拿去给叔叔用吧,我不打算上大学了。”

肖本来是着急钱,现在一听他书不继续读了,这怎么了得。

他老婆梅丽以前就是港市周边小县城考出来的,深谙苦什么都不能苦教育。

“你上大学才花几个钱,省了你这点也救不了命啊!”

肖有点火烧眉毛。

在黎堂去世以前,他跟他师父这个儿子接触其实并不多,只知道是个天才。

天才性格都有点怪,所以他从没深究过这份淡漠和孤僻。

当时考场外,黎淮拿着考场统一配发的文具,答得很冷静:“跟钱没关系,只是不想为了上大学改名。”

肖顿时没了声。

他也不是聋子、瞎子,察觉不到周遭一直似有若无的窃窃私语和窥视。

只要是有人知道黎淮大名的地方,就会这样。

哪怕是已经过了三年的今天。

黎淮那时候个头就差不多定型到一七九。

肖比他略高一点,却是一路弯腰弓背地跟在他屁股后面,语无伦次地哀求。

“我知道我只是照顾了你三年,就总来求你这个很无耻,也知道你因为我师父的关系很讨厌写东西。但我有渠道,你有天赋,你只要指头缝里随便漏一点我们都能过得很好。”

“当初跟梅丽结婚,她怕我压力大,想不读研直接出去工作。我信誓旦旦拍着胸脯让她放心读,放心把孩子生了我帮她养,我供孩子读私立、出国,她只管专心读书,毕业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结果呢……”

“要怪就怪我眼皮子浅,怎么说也是个写故事的,以前竟然光看到师父对我好,完全没看出问题。”

“师父走这三年,我承认我最开始照顾你,除了想自己晚上睡得着觉,也是想帮师父补偿你。”

“但其实我跟梅丽早把你当一家人了,也很感激你,我们抽不出空照顾洵洵的时候,都是你在陪他。”

“除了钱,我们是真心觉得你就这样封笔不写太可惜了……”

“剧本也好,小说也好,话剧童话都好。”

“只是需要换一个笔名而已的黎淮,没人知道你是谁。”

那天黎淮回家走了一路,肖就跟在他耳边说了一路。

全是老生常谈的大长段,念经一样,在黎淮脑子里余音绕梁。

他厌恶写作,但黎堂去世之后,他没有一天为自己终于不受压迫感到轻松。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