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下汴京(1 / 2)

赵熠此次南下,足足盘桓有二十余天之久。他本想在庐州多停留几日,等待调查结果,可韩长庚一早便送来了皇帝的口谕,宣他早日回京。如此,返程的时间不能再拖了。简单告别陆宣等人后,赵熠踏上了北上返京的行程。

“你看看吧,秦广财的背景果然与张汝成、庞冰的相似。”马车上,赵熠将陆宣誊写的初步调查结果浏览一遍,递给叶如蔓。

叶如蔓仔细翻看,手指着纸上的一段文字道:“秦广财,三十二岁,未婚,原籍河东岚阴,景德二年即十六年前,因旱灾流至庐州,后就地附商籍,无前科。这几人年岁相近,家乡一致,经历相同,都是商贾。”

赵熠沉思着,指尖在马车扶手上轻敲:“我们重新把事情梳理一下。有这么一个组织存在,就要搞清楚它因何创立、由何人领导、组织成员、行动目的、行事方式、活动范围等等问题。按照已有的线索,可以推断这个组织与辽国关系密切,姑且认为是辽国刺事人组织。何人领导暂不明确,只知道内部应该有至少两个级别,一是以牡丹为代表,二是以雪花为代表。其成员,目前已知以河东岚阴人为主,他们应是年幼时加入该组织,十六年前分散至各州府分别行动,并就地根据需求招募下线。”

“而且这些人多为商贾,一是以采买之由便利行动,二是因为发展下线耗费巨资,惟有行商才能不断填补空缺。”叶如蔓补充道。

“不错。这些人深入宋地久矣,已有一套完整的收集情报机制。之前行事隐秘,均未被官府发现。但最近他们活动似乎尤其频繁,他们到底是干什么?”赵熠愁眉不展,想到他们犯下的刺杀朝廷命官、携卷赃银潜逃、毒杀无辜村民、诱骗官吏子弟等等行为,内心就充满了不祥的预感。

叶如蔓脑中快速过了遍之前的案子,发现事情发展的脉络上一个疙瘩尚未解开,便问道:“王爷,我一直有个问题没想明白。在江州时,张汝成为何要对苏大人动手呢?只是为了贪污修渠的银两么?”

她的这一问,倒是提醒了赵熠,他忽而想起了韩长庚曾经告诉他的事情:“苏大人年初上了份奏疏,建议朝廷禁止军机文字、臣僚文集、山川图画等传示境外,还建议加强来宋各国使节与民众的监察与管理。官家看了之后很满意,据说有心将苏大人召回拜相。诏书还没下来,苏大人就出事了。”

叶如蔓豁然开朗:“如此就说得通了。苏大人若为相,定然会将这个提议实践出来,那时这些刺事人的日子定然不好过了。所以他们便先下手为强,刻意制造了江州的系列惨案。”她顿了顿,联想到其他几个案子,其中的关节终于打通了,“其实不管是江州的案子也好,庐山的案子也好,包括庐州的案子,他们所做的都是毁掉我朝内部的抗辽势力。”

赵熠默然不语,叶如蔓说的正是他这几日担忧的。这些刺事人潜伏了数十年,不知拢括了多少情报,如今一朝发力,显然是有所准备的。他心中不安,让韩长庚端来笔墨,在马车中就开始奋笔疾书,将此次所见所闻所查详细记录下来,只待回了汴京就呈给皇帝。

过了许久,他终于落笔写下最后一个字。期间,叶如蔓一直一声不吭,他以为她睡着了,可现在抬头一看,她倚在马车的一边,头斜靠着车板,不时被风吹起的马车帘一飘一飘,照得她精致优美的侧颜时明时暗,乌发之下光滑柔嫩的脸颊显得莹白如玉,只是那脖颈上一片遮盖伤口的纱布叫人心疼。她手里握着不知什么时候拿出来的绿宝石,正出神地思考着什么。

“你在想什么?”赵熠问道。

叶如蔓回了回神,瞥了一眼绿宝石,道:“回王爷的话,我在想,这块宝石背后的秘密就是南唐遗宝的话,那么十年前这个组织的人四处寻找也就说得通了,因为他们最需要的就是钱。可这些和我的身世会有什么关系呢?我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赵熠听到她言语间有些懊丧,安慰道:“这块宝石来自小周后的碧云剑,待我去宫中打听打听,看看那把剑现在何处,也许就有线索了。”

----------------------

官道上车马逐渐喧嚣起来,道路肉眼可见地更加宽阔平坦。叶如蔓掀起车帘一角,只见不时地有雕饰富丽的马车驶过,偶尔还飘来一阵沁人心脾的香风。

汴京要到了。以前她无法想象的京城,触不可及的皇廷,竟然就在咫尺。叶如蔓无法预料在这里会发生什么,心中不由得紧张起来,手心都沁出了汗。

赵熠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对于他而言,汴京是个牢笼,是个囿困了他的人生,蹉跎了他的热血,却又无法摆脱的地方。他轻叹一口气,对车外道:“停车休整一下,准备进京。”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