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凭空消失(1 / 2)

与郭礼分别后,两人便向景龙门外的高台走去。因为听到赵熠刚才说自己身体微恙,如蔓虽然认为他是推托之词,但身为下人,还是问候一声的好,便道:“王爷,刚才听您说身体不适,可要回府休息?”

赵熠道:“我无事。”

“您提前离开宫宴,官家不会怪罪吧?”叶如蔓因为之前的事情心有余悸,多问了一嘴。

赵熠淡淡看了她一眼,并不正面回答她的问题:“中秋节是与亲人一同庆祝的,我既无亲人,过什么中秋?”

叶如蔓想到上次赵熠喝醉,也是因为思念亡母,想来今夜在热闹非凡的宫宴上,他心中的苦闷无人可诉,只能借酒消愁。她感同身受,安慰道:“王爷,您的平安喜乐,便是对先皇后最好的慰藉。”

赵熠闻言,心中有所触动,抬头望向圆月,幽幽道:“我只有查清了母后崩逝的疑案,才算得上告慰她的在天之灵。”说完,他叹了口气又道:“我去太医院想找到当年我母后的医案,却被告知我出生后半年,太医院起了一把火,部分医案记录被烧毁了,其中就包括我母后的。而当年母后出事时看诊的太医也已经过世,时隔已久,证据实在寥寥。”

叶如蔓凝眉道:“要查二十四年前的旧案,人证物证都已消逝,只能从别的亲历者身上找找线索。太医院里其他年纪相仿的太医会不会知道些内情呢?或者这位太医有没有徒弟,也许会听师父说起过几嘴?”

赵熠一步一步沉稳地走在高台的台阶上,缓缓点头道:“只能如此了。此事甚为敏感,等辽国使臣走了,局势没这么紧张,我再差人去太医院打听。”

叶如蔓想起郭礼的抱怨,有些忧心:“方才听郭大人说,辽国派了皇子过来谈判?这么高的规格着实罕见啊。”

赵熠双手一甩背在身后,道:“除了六皇子耶律引仁,还有南院枢密使韩为道。这两人在辽廷是出了名的强硬,向来主张对宋用兵,甚至数次想讨要关南地区。辽国派这两个人来谈判,其用意显而易见。”

叶如蔓若有所思,问道:“自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维持和平已是共识,为何辽国内部还有如此势大的主战派?”

赵熠道:“辽国内部始终都有主和、主战两派,主和派以二皇子耶律冶珍为代表,主张恪守澶渊盟约,之前是备受辽皇的器重,甚至传言说要立他为储君。但是今年入夏以来,辽国遭受严重的□□,要求我朝增加岁币补偿和开放贸易的呼声渐起,六皇子的主张也逐步得到认可,加上有韩为道的支持,最近势头正盛。据说,此次出访是他主动要求的,应该是想借此立功树威。”

“如此看来,此次谈判恐怕会困难重重。”叶如蔓所说的,也正是赵熠心中所想。辽国这次定是狮子大开口,依着他父皇那以和为贵的绵软性格,怕是辽国终会得逞的。

两人怀着心事,默默拾阶而上,不一会儿就登上高台。这座高台坐落于一座荒废土坡之上,朴素无华,不似城内雕栏玉砌的台榭,偶尔有附近的乡民前来祭月。高台上对着月出的方向设有一张祭案,案上放置了酒茶果饼之类的祭品和一个小香炉。

此时已近戌时末,明月光华如银霜遍地,金风送爽,玉露生寒,站在高台之上,遥闻丝竹之声,宛若云外仙音;俯瞰汴京内城,一片光海在黑暗中闪耀,如同灿烂星际。

这就是大宋的国都,这就是汴京的风采。

叶如蔓看着繁华的夜城,忽而触动得想掉眼泪。她多想将这一幕与家人分享啊……

感怀之际,她的眼前忽然出现了一支清香。

“中秋这一天焚香拜月,许愿很灵。”赵熠带着笑意看向她,眼神里流淌着温柔的月色。

她愣愣地看着他酒意渐退的双眼,心底一朵花儿悠然绽放,融融暖意包围了她的周身。她下意识地跟随他的动作,向明月拜了三拜,将那炷清香插在香炉中。

“王爷,您怎会随身携带了两支香?”祭月完毕,她好奇地问道。

“回府的时候,看到延莫他们在后院设了祭案,旁边放了很多炷香,我便随手取了两根。”赵熠说着,看见她的脸上渐渐浮起一个清甜明朗的笑容,如一束火光,照亮了他向来孤寂的天空。

--------------

八月十六日,紫宸殿又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宫宴。

赵熠下午时分入了宫,来到紫宸殿时,殿外已经聚集了不少朝中重臣。他不喜交际,便没有主动与人攀谈。正当他百无聊赖看着殿内宫人来回布置忙碌时,身后传来一声文弱的声音:

“四哥!”

赵熠回头一看,是升王赵祯,皇帝赵恒的第六子。赵熠与这个年仅十一岁的弟弟接触不多,只知他养在当今皇后刘氏膝下,性格宽厚和善,便应了声:“六弟,你也来参加宫宴么?”

赵祯点头道:“是的,父皇让我来的,所以资善堂一放堂我便过来了。”

赵熠嗯了一声,随口问起他最近的学习情况,赵祯竟十分老实且认真地回答起来:“最近是沈龙图讲《大学》、《尚书》,每天要诵读两书十遍。午后是齐翰林讲读《史记》,直解官务和前代兴亡,原本下午还需习字法帖,但因为今日有宫宴,我便告了假,提前到紫宸殿来了。”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旁边鸿胪寺少卿方闵的几声抱怨吸引了赵熠的注意:

“…那契丹六皇子为人极其倨傲,不仅对我朝护送兵将颐指气使,对接待礼官也没个好脸色。更过分的是,今日早上使团经过玉清昭应宫,六皇子竟指着天书嗤之以鼻,说什么这等欺天愚民的事情竟大行其道,还暗讽‘一国君臣,如病膏肓’,丁相公当时气得脸色都变绿了!”

旁边的朝臣纷纷应和:“岂有此理!是可忍,孰不可忍!”

“天书乃天降圣物,岂容小人说三道四?此等恶劣行径,必将有所报应!”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