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4章 第 54 章(1 / 2)

刘管事带着谄笑,显得极为卑微。

心中到没觉得什么不情不愿,对于他这种身份的人来讲,就是跪在地上奉承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如此可见,真要得罪了面前的人,那他今后不会有日子了。

现在伏低做小,不过就是为了顺利渡过这一劫。

要是度不过去,别说继续做码头的管事,怕是以后没好日子过了。

所以不管怎么样,都得将锅甩在王锵身上。

只是。

刘管事想甩,王锵却不想背。

尤其是谁都不是傻子,都知道一旦这件事坐实,谁都别想好过。

王锵这会儿浑身大汗,他下意识的反应是一把抓着刘管事的手,带着沙哑的嘶吼:“是他,他收了我的好处,是他……”

“混账东西,赶紧闭嘴!”刘管事心中一慌,反手就是一巴掌扇过去。

王锵没跟之前一样任由刘管事揍他,而是与他扭打在一块。

一瞬间,码头上乱成一团糟。

宋秋学冷眼瞧着。

不管是二两还是十两,对于这两人来讲其实都不算多。

但是对于他们农家人,那就是一笔庞大的财富。

庞大到足够压垮他们。

宋秋学不需要去回忆原身的记忆,就能够猜想到一些。

同样的,他不需要给这两人一些眼神,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有很多事不需要自己去动手,就有人替他收拾。

“简直是无法无天!”一个穿着官服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他面上带着愠怒,“来人啊,将他们两个带下去好好拷问,绝对不能让老百姓受骗!”

管差立马上前,将两人捂着嘴巴扣押下去。

之所以会捂着嘴巴,不过就是担心他们乱说。

毕竟这件事当时是经了衙门,衙门的判决可是让陈家赔偿王锵的损失,不管王锵是不是买通了衙门的人,这次衙门都有过失。

袁县令心里暗骂着。

好不容易他们这个又小又破的县城出一个案首,这对于他这个县令来讲,也是一件大业绩,而且这人是从他管辖的地方出去的,但凡这人以后真的成了高官,对于他来讲也是一件大幸事,说不准以后他这个小小的县令还得仰仗他过日子。

当然,这些都是或许。

谁也不确定这次考上案首的宋秋学以后到底会走到哪一步。

但就算是或许,那也有赌一赌的机会呀。

不管怎么讲,都不能得罪。

甚至还得表现的亲和、友好。

可不能因为手下干得糊涂事让对方对他没好印象。

有县令亲自下命令,这件事很快就解决。

宋大柱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听着老婆子说着话,时不时也会回应几声,“这几天天气不错,咱们把家里的棉絮拿出来晒晒,过上几天就得变天了。”

陈氏看了他膝盖一眼,“一变天你腿又得疼了。”

宋大柱笑了笑,“无碍。”

疼就疼吧,再疼他心里都是高兴的。

二郎考中了秀才,还是案首的名额,明年去考举,只要不生病出意外,考个举人回来应该不是难事。

光想想,就高兴。

也觉得,这些年付出的努力都值得。

其实不止老三家对供二郎这件事有意见,就是有时候出门,都会被人取笑,说什么全村子就他们家累死累活,活得比耕地的牛都要累。

结果怎么着?赚得银钱全都打了水花。

甚至还有人嘲笑他痴心妄想,说什么笃定就是泥腿子,还妄想着考中秀才走仕途。

那嬉笑的声音真的太让人懊恼了。

却偏偏没办法反驳。

可现在不同了。

无需他反驳,对方就已经表现出羡慕嫉妒的眼神。

这段时间家里更是天天有客上门,大多都是镇上的老爷们来拜访,他们家门外的泥巴路上都印着深深的车轱辘印。

果然啊。

这身份一变,层次就不同。

就连村长和他说话,都带着小心翼翼,甚至还想着要不要在村子里建造一座牌坊,要不要把村民改掉,以二郎的名讳为名。

这些事,哪是以前能想想到的?

宋大柱笑了笑,他想着等到了九泉之下,总算是能面对列祖列宗了。

“对了,我娘家托人来了信,说是后日想上门一趟。”陈氏说着,家里的事都是当家人做主,娘家来人该用什么东西招待,也都是当家的来安排。

宋大柱问道:“你家侄子的事处理好了?”

陈氏点了点头,带着些庆幸,“县衙的人心肠都好,这事过了那么久,好多证据都找不到,是官差们连着跑了三四天总算将这件事调查清楚,不但将二两银子要了回来,还让那人赔偿了些许。”

宋大柱点着头,“那就好,那群人是真的可恶,要不是二郎中了秀才,陈家还不知道会被逼成什么样子。”

“那两人罪有应得,说是要被发配边关做苦力,以后没好日子了。”陈氏恨恨地道。

虽然没去码头,但是过程她也听其他人说起过,要不是有二郎这个转机在,她娘家的人真的会被逼死。

好在。

老天爷还是眷顾他们的。

也好在,二郎有出息。

家里热闹了一段日子。

最后宋秋学以要继续赴考的名义谢绝了来往见面的人,继续‘艰苦’温书。

但其实呢。

有了过目不忘的金手指在,宋秋学学起东西来真的很快,快到连自己都惊叹的地步。

如此一来,到也不用一整天都将时间花费在温书上。

还是能抽出一些时间来教导家里的孩子。

现在不同之前,案首的身份一到手,什么都不需要做,就有人捧着银子上门。

有些银子不能收,可有些银子就是必须收。

宋秋学将能收的都收下,再加上一些人送上的贺礼,宋家这会还真不差银钱用,别说将三个孩子送去书塾,就算将他们一家人送去都能承担得起。

只不过,书塾的夫子能和案首比吗?

确定不会打扰到二郎温书之后,他们最终决定还是将孩子们留在家里,由二郎教导。

宋秋学并不觉得麻烦,反而因为有孩子在日子显得没那么无趣。

这会儿,他怀里抱着还不会说话,只会‘啊啊啊’乱叫的儿子,指导着两个侄儿认字。

侄儿们虽然不大,但多少还是有些惧宋秋学,表现的倒是蛮乖巧。

倒是怀里的儿子可没想那么多。

或许是因为以前没怎么相处过,小家伙在宋秋学的怀里显得十分闹腾。

一会儿抓抓头发,一会扯扯衣襟,要不就张着嘴巴乱咬,宋秋学一时没反应过来,在脸颊上被儿子糊了好些口水。

他无奈的抓住小家伙的手,“乖点,等会儿给你拿糖吃。”

也不知道是不是听出了糖的意思,小家伙口水留得更厉害。

周氏这会儿正端着热茶走进来,看见儿子正不安分,心里有些恐慌,将茶水放好之后,赶紧道:“夫君,要不我带着牛牛吧。”

宋秋学轻轻摇着头,“没事。”

周氏站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相公成了秀才,她高兴的同时又有些慌张。

秀才啊,案首啊。

不管是谁,都说相公以后会有大出息,甚至可能去朝中为官,以后绝对是个响当当的大人物。

可还有人在惋惜。

惋惜相公考中的年纪太大,要是还没成婚生子的话,或许以后还能相中高官的千金为妻,不像是现在,娶得夫人还是一个连大字都识不得的乡下女人。

周氏还听有人在劝,劝相公将她休掉再另娶一个,或者也可以在娶一个平妻回来。

就连她的娘家人也在私底下劝过。

劝她说,如果相公真有再娶个平妻回来一定不要拒绝。

娶个平妻总好过被休,真要被休妻回家,她哪里还有好日子过?

周氏知道娘家是为自己好,但心里怎么可能不难受?

而且相公对她一直都特别的冷淡,在最一开始的时候还带着显而易见的嫌弃,也就是最近这段时间,瞧着比原先好了些许,但应该还是不在意的吧。

如果相公真的有这个打算。

她虽然难过,但绝对不意外。

“二哥!”

这时,宋四跑了过来,脸上带着些臊红,她躲在二嫂身后,带着扭捏的小声道:“刘媒婆又上门了。”

媒婆上门还有什么事?

自然是为了家中人的亲事。

而现在整个家里只有她年纪适当,自然就是为她挑选夫君来的。

二哥中了秀才没多久,家里的门槛都快被媒婆踩塌了。

有村子里的地主,有镇上商铺家的子嗣,还有些富家的公子哥,全都有上门提亲的意思,挑都挑不过来。

最后还是宋四自己的意思,先缓缓。

反正她的年岁不大,这会儿因为二哥的缘故一股脑的全来,家里发愁不知道选谁她也害怕选错,倒不如先缓缓。

和爹娘交过心,也赞同。

就是不知道该如何让媒婆们收住手,还是二哥主动说,让他来处理。

宋秋学让侄子们继续练字,抱着儿子就出了门。

刘媒婆这会正跟宋家两老说着什么,看到宋秀才后脸上一喜,可当看到他怀里的孩子后,脸上的喜意稍稍淡了些,“这是宋秀才的儿子吧?瞧着就聪慧,以后定是能比得上您的人物呢。”

宋秋学笑着,伸手牵着牛牛的小手,“或许吧,不过我更希望的是孩子们能一生康平。”

刘媒婆瞧着,突然沉默了下。

宋秋学逗了逗孩子后,问道:“不知你这次来是为了什么?”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