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84、番外六(1 / 2)

接下来的数月,楚宁原本只是微微隆起的腹部一天一天变鼓变圆。

听说别的妇人怀胎时,大多害喜得厉害,楚宁本还有些担心,可一直到四五个月的时候,除了有过一两回反胃以外,再没有过别的症状。

她未因此有太多想法,倒是萧恪之,等了这么多日,深觉满意,时不时揉揉她的腹部,欣慰道:“这是个好孩子,还在娘胎里,就知道要疼母亲了。”

楚宁笑得眉眼弯弯,心里却一天一天感到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了。

只是,身边年纪稍大,生养过的妇人都说,她的肚子似乎比差不多月份的其他妇人都大些。

起初,她只当是因宫中的滋补汤药与食材用得多了,才会如此,可仔细量量身段,除了腹部变圆了,胸脯更丰了,身上其余地方却并未有太多不同。

多出来的,只有腹中看似比寻常要大些的孩子。

太医令也不敢轻易下定论,只是每次诊脉都更加仔细了些,一直到五月里的一日,才终于敢肯定。

“照臣的经验看,殿下这一胎,怀的应是一对双生子。”

话音落下,殿中的人都惊住了。

今日朝中休沐,萧恪之陪她一同诊脉,闻言下意识与楚宁对视一眼,一时都不知该作何感想。

为一个孩子,两人便已花了许多功夫才逐渐适应,做好准备,如今忽然多了一个,心中的踏实顿时又少了一半。

萧恪之不知想起了什么,握着楚宁的手紧了紧,问:“双生子——于皇后的身子可有碍?”

都说妇人生产是在鬼门关走一遭,再多一个,会不会更加危险?

太医令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斟酌一番,才拱手道:“与寻常产妇比,双生子在临盆时,的确更艰难些。不过,皇后殿下如今身子调养得极好,胎位亦是正的,只要不出意外,应当能平安生产。然而,臣虽是太医令,到底只擅诊脉、用药、施针,于妇人临盆、接生的事情上着实没有什么造诣,还得让经验丰富的稳婆看顾着才更为稳妥。”

这话的意思,萧恪之和楚宁都听明白了,神色不禁有些紧张。

若不出意外,自然是谁都能平安生产的,怕就怕万一,如今多了一个孩子,危险也就多了几分。

夫妻两个不说话,太医令也有些急了,倒是恰好来探望的许夫人见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笑道:“想不到殿下怀的竟然是双生,倒让我想起旧事。听说,双生子都有些家族渊源,若有一人怀了,家中其他亲族也很可能会生个双胎。当初,我才嫁给你们舅父的时候,听说母亲——便是你们的外祖母,家中有姊妹便生过双生胎,田舍郎家里的,连大夫也看不起,只有村头的接生婆摸过两回,却生得极顺利,母子平安,直到后来闹饥荒,才都去了。”

楚宁听罢,心里的那点紧张很快被冲淡了,慢慢放松下来,道:“看来,果然是有家族渊源的,陛下的外祖家中早有过先例了。只盼我这一胎也能这般顺利。”

“托祖宗的福,定能平平安安的!”许夫人知她听懂了自己的宽慰之词,越发眉开眼笑,“当初我生果儿时,年纪那样大了,也是有惊无险,殿下还年轻,又有陛下护佑,自然也是顺顺利利。”

萧恪之捏了捏掌心里那只柔软的手,慢慢放缓神色,冲太医令道:“朕知道了,你尽力便好。所幸稳婆早都已经找好了,都是经验极丰富的,总不会有事的。”

他平日沉稳,可孩子毕竟不在他腹中,反而加剧了他的不踏实,最后的话,也不知是安慰楚宁,还是安慰他自己。

无法替对方分担,那便只有尽最大的关心来保护对方。

……

盛夏时节过去了,秋日很快来临。

稳婆与太医令都说,临盆的日子在八月中旬,因此一入八月,产房便早早准备好了,稳婆也日夜住在甘露殿的偏殿,时时准备着生产。

大约是记挂着这件事的缘故,萧恪之每日白日在前朝处理政事时,心不在焉、忽然走神的情况也比从前多了。

常伴左右的刘康,还有翰林院的文官们心中有数,无人苛责,只是时常提醒他休息片刻,不必太过忧心。

楚宁倒是逐渐坦然起来了。

她近来腿脚肿胀得厉害,手指按压下去再挪开,那块凹进去的肌肤久久弹不回来。

萧恪之虽每日早晚会亲自替她揉一揉,依然只能稍稍缓解一番。

白日她想在外多走走,缓解一番,可腹中胎儿太过沉重,走走停停,很快便累了。

这些都是她为了自己的孩子应当付出的。

到了八月十二这一日,腹中一阵收缩的疼痛预示着两个孩子就要出世了。

这时候还未到午时,楚宁才从外头散步回来,感到那阵痛后,脸色稍稍一滞,随即恢复如常,扶着毫不知情的侍女慢慢坐下,才从容道:“我应当快生了,去唤稳婆来吧。”

那侍女吓了一跳,这才意识到,她恐怕已开始阵痛了,急急忙忙便要奔出去。

“等等,”楚宁又开口唤住她,“过半个时辰再太极殿去,陛下这会儿正和朝臣们议事呢,这会儿便赶来,横竖还得等上大半天。”

侍女在原地愣了一瞬,这才反应过来,一面点头继续往外跑,一面在心里佩服皇后的沉稳。

殿外守着的侍女们分作几路往各处去报信,稳婆、太医令、奉御等人很快便赶来甘露殿,翠荷也从学堂匆匆赶来,服侍在楚宁身边。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